圣上示意他但说无妨。</p>
费太师道:“您是被‘逼着废太子的,您得再咬牙坚持坚持。”</p>
圣上呵的笑了,笑容颇为自嘲:“那就赶在封印前起案,大小事情都准备好,年后开印便昭告天下。”</p>
问圣上讨了纸笔,秦太保起草,三公凑一块低声讨论。</p>
说是不难,却也不易,尤其是细节上的一些东西,他们商量不下来的还要再听圣上的意思。</p>
如此讨论了大半个时辰,删删改改出来,秦太保取了张新纸来抄写一份,递给曹公公。</p>
曹公公转呈圣上。</p>
圣上在桌上摊平,拿镇纸压住,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看。</p>
手中提着朱笔,看得比平日批折子还要细致,几次欲落笔修改又停下斟酌。</p>
心情起伏之大,只有他自己晓得。</p>
“就这样吧……”开口时,圣上的嗓子哑了,他让曹公公把纸张拿给秦太保,道,“就照这样去准备吧。”</p>
翌日。</p>
离封印还有两日。</p>
早朝时,金銮殿上压抑极了。</p>
三公昨日在御书房待了许久,这是千步廊左右都晓得的事。</p>
若如顾恒这样还有后宫路子的,那就还知道圣上下午去过慈宁宫,闭门与皇太后说了很久的话。</p>
这些差不多都透着一个征兆。</p>
既如,一时之间还真没有哪位再出来咄咄逼人。</p>
在圣上示意后,曹公公打开了手中制书。</p>
制书先行。</p>
制书并非废太子的正式诏书,只是一份提议,由</p>
圣上知会朝野,他要“废太子”了。</p>
与昨日三公起草的诏书不一样,这份制书是圣上亲笔。</p>
旁人都不晓得,曹公公却很清楚,圣上写了整个通宵,一字一句,皆是真情。</p>
饶是顾恒这样一心废太子的,听了这份制书都忍不住眼眶发酸。</p>
圣上对殿下的父爱之深切,都在这上头了。</p>
是殿下担不起这份深重的爱护!</p>
再者,顾恒想,他何尝不是感同身受?</p>
他为什么不管不顾冲在最前头?他为的是襁褓里的四殿下,更是为了他的女儿。</p>
哪怕用些不光彩的手段……</p>
只是争皇位,哪还讲究这么多呢?</p>
制书念完了,便是文武大人建言,本就是按部就班来的,倒也不至于有人突然站出来说“废不得”。</p>
可要说积极赞同、甚至高喊“圣上圣明”,金銮殿上反正没有那等缺心眼。</p>
目的达成就好,该冲锋时冲锋,该龟缩时龟缩。</p>
识时务,才能走得远。</p>
反倒是下了朝之后,消息传到宫外去,街头巷尾地讨论得更多些。</p>
前几天纷纷觉得太子殿下不行,但就这么要废太子了,多少也有些人心惶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