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2亿人,就算是把半个东洲人口都聚集到避难所。
短时间内也足够使用。
“考虑到未来暴涨的人口。”
“采冰场的规模可以再适当扩大一点。”
“尽量维持当前的人均水资源量。”
“以预留足够的容错余地。”
苏武短期内的目标,是让避难所内聚集10亿人口。
按照目前的状况。
不改变水资源分配比例的话。
还需要再储备8000万吨淡水。
也即相当于接近6个西湖的水量。
如此恐怖的需求。
也意味着采冰场的范围,将从避难所周边,扩展到上百公里外的其它区域。
增加一定的开采成本和风险。
而除了水以外。
避难所每天产生的包括废气在内的工业垃圾,以及生活垃圾。
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考虑到未来从外界获取物资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甚至最终可能会趋于零。
对于这些废弃物,苏武也不打算浪费。
而是为此建立一个个成规模的工业园区。
专门进行回收利用。
以苏武当前的科技。
勉强能够做到接近百分百的回收率。
就是中间消耗的劳动力以及能源,无法避免的会异常巨大。
“目前来说。”
“回收工业废料的成本仍然相当高昂。”
“后续还要想办法,持续提高回收科技的等级。”
“这方面每突破一点,都代表着每年可以节省至少上千亿度电力。”
视线在避难所每层的居民区,被单独划分出来的一座座大小垃圾站和回收工厂上掠过。
苏武在脑海中,自然而然的规划出它们未来的发展路线。
随后。
看着电力使用清单。
苏武又注意到。
整个避难所当前的电力消耗,达到了每年5500亿度。
这里边,种植园的农业生产和超级工厂的工业生产占据了大头。
支撑遍及东洲的运输体系,也算是一个重量级的耗电大户。
反倒是剩下的整整2亿人口的生活用电。
加起来只有不到500亿度。
只占据了电力消耗的一个零头。
“或许,该稍微放松一些对普通居民的用电管制了。”
避难所发展到如今的程度。
也有过去数千万上亿避难所居民,共同劳动的一份原因。
现在避难所成长到了一定的程度。
虽然整体仍然还处于能源短缺的阶段。
但不管怎么说,体量摆在那里。
再像原来那么苛刻,多少有些不太合适。
考虑了一阵。
苏武拉开管制清单。
对居民用电价格统一打了一个7折。
然后对家庭套房和单身公寓,解锁了所有用电限制。
允许他们在室内使用任意民用电器。
至于标准宿舍。
不是苏武不想。
而是在设计之初,就没考虑过相关的情况。
里边铺设的线路,最多只支持照明以及手机充电等等轻度使用场景。
在硬件不达标的情况下。
开放限制也没有任何意义。
“一步一步慢慢来吧。”
“标准宿舍毕竟只是过渡建筑。”
“后边迟早还会进行升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