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舒打定主意,要搅乱李梁圃的计划。</p>
梁舒出班道:“启禀陛下,如今黄河一分为二,南支走开封城东南下,夺颍河,从阜阳入淮河,北支往东北流,在东平汇入大清河,走济南入海。”</p>
“如今水情复杂,若是随意处置,必定还会引起更大的洪灾!”</p>
“需得在实地考察,确定之后,才能确定方案。”</p>
“但微臣认为,必须让黄河重新合流,这才能更加有效地治理。”</p>
李梁圃一听就急了啊,若是按照梁舒所说,先考察,再制定方案,再让黄河重新合流,那要耗费多少时间!</p>
这秋粮还运不运了!</p>
李梁圃根本拖不起啊!每耽误一天,他的心就无法放下来!</p>
李梁圃恨恨地看了梁舒一眼,就不该提这货!</p>
“陛下,漕粮乃百万军民衣食所系,若是如此耽误,九边将士岂不寒心!”</p>
“这治理河道,是一刻都耽误不得啊!”</p>
梁舒幽幽道:“确实如此,这漕粮是耽误不得!”</p>
“不过运河不通,那就走海运吗,速度还快几天!”</p>
李梁圃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整张脸涨得通红。</p>
“梁侍郎此言差矣,海运历涉重洋,风波靡定,万有不测,所关匪细!”</p>
“那</p>
恐怕会闹出大乱子来!”</p>
梁舒既然撕破脸了,也不打算装了,直接火力全开!</p>
“陛下,这海运也运行了一年,虽然有遇到暴风雨,但也不过延误数日,我可没听说过海运的漕粮有失的啊!”</p>
“倒是请问李大人,为何每年都会出现漕船损毁之事。”</p>
“这些漕船倒是在内河行驶,那么那些漕粮可从河里捞出来了?”</p>
李梁圃顿时张口结舌。</p>
每年漕运都有漕粮损耗的定额,因为在漕粮征集过程中,一些不良的包粮解户贿赂经手官吏,一同掺沙子或泼水到漕粮中以增加分量,致使有些漕粮根本不能吃。</p>
还有些权贵高官挪借漕船去干私活或者运送军饷,运送军饷时向国库申领运费,而后中饱私囊或者瓜分。</p>
层层贪污之下,自然不够漕粮的定额了。</p>
一但遇到运河决堤,漕船即有损毁,随船押送漕粮的官员、漕卒也趁机谎报损失,甚至故意放火烧掉或者凿沉漕船,以掩盖监守自盗行为。</p>
这已经成为了朝廷官员心照不宣的定例,但因为参与其中的官员勋贵实在太多,根本没有人敢说出来。</p>
李梁圃同样也不敢解释。</p>
潜规则是如此,但谁敢在洪武皇帝面前说</p>
出来,是嫌命长了不成!</p>
“这,这黄河连年泛滥,导致运河决堤,是以才有漕船倾覆!”李梁圃道。</p>
“若是大力整改河道,定然可以保证减少这种情况。”</p>
梁舒呵呵一笑:“既然李大人也说了该大修,那就要去实地考察嘛!”</p>
“否则乱修一气,那岂不是劳民伤财!”</p>
李梁圃气得浑身发抖,只能向其他人求援。</p>
漕运关系的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p>
立即有其他朝堂大臣站出来支持恢复漕运。</p>
一些人认为,河运虽迂滞,而沿途安定,经费维均。自各省以达京仓,民之食其力者,不可数计。裕国利民,计无善于此者。</p>
京师百货之集,悉来自粮艘,若由海运,断不能多携货物,将来京地物价骤腾,亦碍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