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大秦:我的祖父是秦始皇 > 第四百零六章 蛮夷针灸,刺破痈肿的石篯

第四百零六章 蛮夷针灸,刺破痈肿的石篯

赵家馆驿。</p>

岁首时令虽然已到,赵佗却全然没有扶老携幼欢度佳节的心思。</p>

比起与儿孙一聚天伦之乐,赵佗的心中却是全然思虑着自己的宏图大业……</p>

以至于赵佗并未回府,而是独自一人在赵家的馆驿将歇,一来是处理些要务,二来则是趁此机会静心思索……</p>

自己苦心经营岭南多年,先是从任嚣的麾下武官一步步向上爬升。</p>

如今正是任嚣亡故,自己成为岭南实际上的主人,就要登临岭南之主的关键时刻,自己居然被剥夺了一切!</p>

其缘由都是自己太过懈怠,轻信了始皇帝的诏书,还以为召自己前来京师咸阳述职,当真就是为了加官进爵,把自己从龙川县县令的任上升至南海郡的都尉……</p>

从而让自己以三郡都尉的名义,真正名副其实地提领这个岭南……</p>

无奈啊,自己太过自信了,毕竟岭南刚刚平定,除了自己,又有谁能拥有这力挽狂澜的力量啊?</p>

赵佗此刻正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书房中。</p>

眉头紧锁,赵佗背着两手,眼角正滑落着无声的浊泪。</p>

“轻敌,轻敌了啊,谁能想到那失踪了九年的子婴少公子能失而复还啊?”</p>

“啪——”</p>

赵佗猛地一拍桌案,恶狠狠地说道:“如今看样子陛下是非要扶持子婴那小子了,往后老夫该何去何从?</p>

“我赵家的兴旺昌盛又该如何维持啊?”</p>

正当赵佗为难地自语时。</p>

忽而书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p>

“谁?”赵佗立马拂袖抹掉眼角的泪痕,谨慎说道。</p>

“爷爷,是我啊,孙儿来看您来了!”</p>

一声稚嫩的话语传来,随即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跨步进来。</p>

来人正是赵始之子,赵佗的孙儿赵缙。</p>

赵缙这些年跟着赵佗在岭南多经历练,先是在龙川县操练县中兵勇,后又随军去前往西南夷参战沙场,也算是铁骨铮铮的大秦男儿。</p>

只见赵缙走上前来朝赵佗叩首行礼,随即从怀中取出一盒锦匣。</p>

“爷爷,孙儿回来了,给您带了一个宝物!是孙儿专门拿来孝敬您老人家的!”</p>

赵佗看着孙儿赵缙前来,心中的烦忧顿时减弱了不少。</p>

转而慈祥笑着,赵佗上前将赵缙搀扶起来,接下赵缙手中的锦匣,和善说着。</p>

“哎呀,当真是老夫的好孙儿,还知道孝顺爷爷呢,来,爷爷看看,是什么好宝物啊?”</p>

赵缙懂事地上前为赵佗启开锦匣,介绍着。</p>

“爷爷,您有所不知,此物名唤作石篯,用来刺破痈肿,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呢!”</p>

“哦?”</p>

赵佗将信将疑,取来那锦匣中堆放着的一根根石篯。</p>

只见这些石篯是用边薄锋利的石块打磨而成,虽尖端锐利,却也有手指般粗细。</p>

“这,这物什能刺破痈肿,不会疼痛难忍吧?”赵佗有些迟疑。</p>

其实赵缙所送的石篯,也正是针灸之法的一种。</p>

相传三皇五帝时期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发明了针灸,而后传与四海八荒。</p>

在西南夷与岭南百越的蛮荒之地,也同样盛传着类似放血疗法的医术,根据后世的考古史学发现,针灸文化起源于壮族地区的论断也已有论证。</p>

比如广西武鸣县出土的西周末年的“青铜针”,是最早的医疗用的微针。</p>

骨针、青铜针、银针……先有武鸣铜针,后有贵港银针,这就说明了在上古时期的蛮荒之域,针灸疗法早已流传。</p>

赵缙送来的石篯正是在针灸之术发展初期阶段的产物,在当下的大秦世界,西南夷各邦国的子民们也多有采用,是为砭石。</p>

夷民们掌握了挖制和磨制技术,能制作出这种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的石器,来治疗疾病,也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p>

这种石篯正是砭石疗法的分支。</p>

此刻赵缙见爷爷赵佗满脸不信,便干脆上前,吩咐下人们来的服侍赵佗。</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