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越王,萧逸只感到他好可怜。</p>
为了消除皇帝对他的怀疑,他直接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死胖子”,一头“肥猪”。大概,这便是生在皇室里的残忍吧。</p>
萧逸第二天去巡视了楚庭城。</p>
此时,整个楚庭都几乎从洪涝灾祸中恢复过来了,百姓们的生活井井有条,城内也开始重现繁华。</p>
不过,走到口岸的时候,萧逸却有些疑惑。</p>
这本应该是更热闹的地方,此时可一片冷清。</p>
广阔平滑的江面上,竟然只有一两艘船只,想象中的热闹和繁华,在这里,竟然根本看不到。</p>
这也实在太诡异了吧?</p>
萧逸有些奇怪,忍不住回头问楚庭知州:“董大人,我朝似乎没有海禁的政策啊,怎么这里如此冷清,没有外贸的船只呢?”</p>
他很清楚记得,哪怕是在他的那个时空,也要到明清时候,才搞闭关和海禁的。这一搞,就让堂堂的大夏民族,落后于整个世界了。</p>
吸取那段历史的教训,他就一直告诫自己,千万不能重蹈昔日的覆辙。</p>
楚庭知州名叫董习均。他鞠了一躬,然后道:“回禀萧大人,楚庭港口,作为外贸港,已经关闭多日了。”</p>
“哦?为何关闭?”</p>
“还不是因为倭寇之患。”</p>
“倭寇?”萧逸懵逼了。这些家伙,不该是侵袭江浙一带的么?怎么跑到岭南这边来了?而且,这个年代,似乎也不该是倭寇横行的时代啊?</p>
或者,不该用老眼光来看待这个时空吧,这时空,可都是错乱的。</p>
董习均介绍道,这楚庭港,本来也是非常热闹的。可不知何时,从东面来了一群倭寇,占据海面上的东山岛,以此为根据地,不断侵扰附近港口。</p>
如此一来,让那些外商从此不敢与岭南进行贸易,转而去了南洋一带了。</p>
本来楚庭的经济,很大一部分是仰仗外贸的,现在失去了外贸这一大头,本来落后的经济,更加的雪上加霜了。</p>
萧逸奇怪了:“楚庭没有驻扎的军队么?怎么不反击倭寇?”</p>
董习均双手一摊,道:“有军队有什么用?作战能力太差了。</p>
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水师,对方机动性很好,就打我们没有防御的区域。我们反击,他们马上退入到海上了。这样还怎么打呢?”</p>
萧逸:“……”</p>
怎么感觉比戚继光抗倭的时候,还要条件恶劣呢?</p>
嗯,这个问题</p>
得解决掉。要不然,我这岭南道经略安抚使,可做得太憋屈了。</p>
水师的问题,是个难题。</p>
萧逸当然也知道,这个大梁王朝,从来都是以陆军为主。对于海上的武装力量,那是一无所知。</p>
他们对北方的胡人,警惕性非常高,可来自于东南沿海的,像倭寇之类的骚扰,他们并不太在意。</p>
却不知道,其实一个王朝想要不那么卷,就必须往外拓展、扩张。要不然,王朝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那是自然之理。</p>
暂时无法建起水师,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这些倭寇都上岸来,然后聚而歼之。</p>
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