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大明皇长孙 > 第772章 北伐

第772章 北伐

“该死,他们竟然就这么跑了?”徐辉祖啐道。</p>

他还想着大战一场呢,结果对方望风而逃。</p>

傅友德不由说道:“这帖木儿的主帅,果真是有几分本事。”</p>

奴隶兵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不值一提。</p>

况且这些奴隶兵很多还是在吐蕃这里抓的,通过对奴隶的审问得知,在其他地方还有像他们这样的奴隶。</p>

也就是说对方看似是全军出动,实际上真正过来的只有骑兵,早就做好了跑路的准备。</p>

面对这样狡猾的敌人,傅友德也非常的无奈。</p>

吐蕃太大了,而明军骑兵都是具装重骑,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追击轻骑兵。</p>

关键的问题在于,吐蕃这边可没有九边的长城能够阻挡,对方来去自如。</p>

还有那蒙古人在马上睡觉的本事,即便是发现了,他们也能够迅速的窜逃。</p>

蒙古人当年打中亚地区的时候,就是依靠着这一套办法,将整个中亚地区吞了下来。</p>

就现在来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是多么的明智,如果没有长城,游牧民族的优势太大了。</p>

接下来对于帖木儿的战争,又只能变成一场拉锯战了。</p>

当吐蕃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已然是十一月的冬季。</p>

“大孙,现在的冬季,是越发冷了,感觉前些年还要暖和些,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冷。”</p>

朱元璋有些感慨道。</p>

当然,皇宫里并不冷,因为每个宫殿都提供了相当数目的木炭。</p>

朱英点头道:“刘日新说的那些,怕是正在不断的发生,如果每年冬天越来越冷,那么对于我大明以后,将会是个很大的考验。”</p>

朱元璋叹息一声,问道:“去往九边的铁路,还有多久才能建好。”</p>

“大孙,你知道吗,在咱的心里,一直有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那就是没有能够彻底的消除草原隐患。”</p>

“自从大明建国以来,咱这心里,就时常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北伐,尤其是这些年,咱大明的国库富裕了,也打得动了。”</p>

“咱心里知道,大孙是想着去夺取南洋,好去应对刘日新说的未来那些可能,可咱这心里,总是搁置着这件事情。”</p>

朱英微微沉默。</p>

他知道老爷子这话里的意思。</p>

就现在的大明来说,几乎已经完全的掌控在朱英手里了,这也是朱元璋不断默许,放权的缘故。</p>

简单点说,如果朱英不同意北伐,那么即便是朱元璋想打,也没有办法打起来。</p>

这里头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关键在于兵权。</p>

别看朱英没有去像个将军一样操练士兵,可他搞的大明军事学院,无时无刻不在向着大明兵权进行渗透。</p>

可以说在大明精锐的士兵里,中层军官几乎全部都换成了效忠朱英的人,他一道令旨过去,假若主将不从,都会被立即绑起来。</p>

而曾经的太多老兵,都已经被逐渐淘汰,退役。</p>

大明有两百万的兵力,其中多数都是卫所屯田兵,而真正的精锐是那些职业兵,朱英瞄准的就是这一块。</p>

想了想道:“去往九边的铁路,在来年开春前就能修好,现在的北元既然已经放弃了盟约,那么我们也可名正言顺的北伐。”</p>

“来年开春,既北伐草原,彻底消除爷爷的心头之患。”</p>

朱英终究还是做了这个决定。</p>

朱元璋哈哈一笑道:“好,铁路一成,咱们大明的将士们便可源源不断的征讨草原,那些草原上的蛮子马跑得再快又如何,难道还能打得过咱的百万大军吗。”</p>

“等把草原平定,到时候再把铁路修建到西域,吐蕃去,咱大明就要再多几个承宣布政使司了。”</p>

朱元璋要的北伐,可不是要把北元打服,而是要真正的去统治草原。</p>

如果是之前,朱元璋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可是有了火车,情况就很不同了。</p>

草原之所以总是不能彻底消灭,也跟骑兵有着很大的关系。</p>

历史上永乐大帝朱棣,多次北</p>

伐,实际上也不过是削弱了草原的有生力量,成为草原部落的宗主国。</p>

却是没有办法亲真正的统治草原。</p>

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想要让他们彻底臣服太难了。</p>

其实朱英还想再积蓄两年的国力,现在大明正在经济腾飞,工业改革,两年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大变化。</p>

以后再打草原的话,也能够轻松很多。</p>

别看现在北元不断威胁大明,实际上了火车后,他们再也没有办法来入侵大明。</p>

只要铁轨连接九边,不管北元来攻打哪个地方,都能通过火车的运载能力,轻易的进行支援,完全不用担心边关的安危。</p>

然而主动去扫荡草原,损耗就很大了。</p>

只是看着老爷子期盼的目光,朱英还是答应了下来。</p>

.</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