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大唐奴牙郎 > 第791章 引子

第791章 引子

在唐朝,想要申请到通关文牒,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有资质的担保人,确保出国的合法性。如果出行人违法,担保人要承担连带责任。申请过所时,牒文要包含的内容除了诸多勘验事项外,还要有时限、沿途关津名数、离乡后自己的赋役由何人暂代等等……</p>

这些规章条律,从唐太宗之时便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p>

叶璋当年所属的那只河北船队,光是通关文牒就准备了三个多月,而且还有当地十一家大商行作为担保,甚至范阳府也在请示过朝廷之后,做了流程简化,最终才得以成行。</p>

而如今,市部的陆恩生在奏疏上写道,如果按照大唐原有的出国审核流程,那么这些想要出海的人,按照先后次序去官府排队备案,怕是等到老死,也轮不到文牒。</p>

周钧放下陆恩生的奏疏,心中开始思索。</p>

相比其它朝代,唐朝对于出国之事管的非常严苛,如果想要鼓励民间航海,适度简化通关流程,肯定是有必要的。</p>

又拿起御史台长孙炎的奏疏,周钧看了一遍,眉头越皱越深。</p>

长孙炎在奏疏中,向皇帝告状,称市部只顾政绩,藐视唐律,给民间乱开出海的口子,使得出海的船队良莠不齐。船队中倘若存在居心叵测之人,那么可能会作为海盗,甚至离唐另立。</p>

将市部要求放开文牒的行为,与纵恶为盗,甚至引得谋逆联系起来,长孙炎这一番指责就相当严重了。</p>

长孙炎在奏疏中又写道,大唐组建船队出海,应当多多选取良家子,还有那些在国内拥有产业的家族。一来这些人对大唐忠心耿耿,不会叛变;二来这些人在国内有家有业,即便在国外生了贰心,也会投鼠忌器,不敢妄为。</p>

长孙炎的奏疏,总体意思便是两层。</p>

第一层,市部要求简化文牒审核的要求,可能会造成纵恶,甚至引发唐民开疆裂土的谋逆之行;第二层,如果大唐真的要派船队去出海,应当选取那些家大业大的家族,还不是让那些平民百姓也跟着来凑热闹。</p>

乍一看,长孙炎说的非常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是金玉良言。</p>

周钧抬起头来,朝孔攸看了一眼。</p>

后者从怀中掏了一个胡饼,趁着周钧看奏疏的时候,偷偷摸摸正在吃着。</p>

见皇帝看过来,孔攸停下吃饼,也不顾胡子和衣襟上都是碎渣,笑着拱了拱手。</p>

周钧无奈,朝门口喊了一句:“给右相备膳。”</p>

范吉年闻言,一边连声应下,一边用脚踹了身旁的太监,小声催促。</p>

过了一会儿,孔攸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p>

周钧看着两份奏疏,向他问道:“你这么着急,送这两份奏疏进宫,是想说些什么吗?”</p>

孔攸一边喝羹,一边说道:“陛下,这两份奏疏,表面上说的是出海的文牒,其实说的却是优先资格。”</p>

周钧点头道:“市部是希望民间参与航海,而长孙炎则是希望将显门排在平民之前。”</p>

孔攸:“通关文牒的审核,不仅需要户部、刑部的审批,还需要当地官府的审核,甚至还要有大族的作保。在这种情况下,陛下以为,按照长孙炎的说法,何种人可以得到优先出海的资格。”</p>

周钧明白了孔攸的意思,开口说道:“你是想说,长孙炎是想将海贸的营生,全部掌控在大唐的阀贵手中?”</p>

孔攸:“不仅是阀贵,怕是不少朝廷大臣,也被利益所吸引,成了其中的一份子。”</p>

周钧听到这里,慢慢说道:“就像当年的大碛商路……”</p>

孔攸微微点头:“这两份奏疏,只是引子。倘若攸所料不错,用不了多少时日,朝中怕是会发生一场争执。”</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