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636不太行

打仗,打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争。打的不只是前线的兵力,还有国力。</p>

战线拉得越长,战争打的年限越长,拼的就不仅仅是兵力,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拼兵力,而是拼后方补给,拼国库。</p>

东陵是比其他三国富裕一些,但也只有一些罢了。</p>

东陵再富裕,也比不上三国加起来的财力。</p>

但凡当时南越、北庆或者西楚的皇帝,哪一位皇帝能坚定一些,跟东陵硬拼财力,拼后勤补给,东陵就败了。</p>

哪怕他再能打,也没有用。</p>

战争拼的不是个人实力,而是国家整体实力。</p>

个人当然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前提是朝廷有能力,能支撑长年的征战。</p>

若是朝廷支撑不住,他没有兵马、没有粮草,发不出粮饷,他就是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又如何。</p>

他当时会打快仗,会速战速决,会拼着兵疲马累,也要继续攻城,就是知道东陵的国力,支撑不了太久。</p>

是以,当时三国求和,他没有反对。</p>

当然,他也没有赞同,只沉默着。</p>

沉默可以是不赞同,但也可以是默许。</p>

他当时的沉默,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不赞同,东陵同意三国的求和。</p>

事实上,他是默许,默许东陵接受三国的求和。</p>

他手下的兵,连轴转的打了半年,累了,也疲了。</p>

当然,要是继续打,不是不能打,但当时的情况,无法让他再坚持下去。</p>

谁的兵谁心疼。</p>

他也心疼自己的手下,心疼他们的折损,也心疼他们遭到的,不公待遇。</p>

前期,他手下的兵,上了战场的,一场仗打下来,顶天折损一成。</p>

到后面……</p>

尤其是四个月后,折损一成已是最少的。</p>

是高一场战役,他带着十万精兵冲锋,那一场折损了三成。</p>

足足三万人!</p>

还不是一场大战,就折损三万人。</p>

他便知道,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p>

他手下的兵累了,也疲了,高强度、高频率的打仗,他们的身体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p>

最重要的是,朝廷的补给,越来越慢,越来越少,越来越次。</p>

如果朝廷能给他增新兵,给倾尽国力,拼死支持他打下去,他不是不能,把北庆、南越和西楚三国打服,甚至把这三国,变成东陵的国土。</p>

但可惜的是,他身后的朝廷不支持。</p>

他的皇兄,不想他继续打下去,默许朝廷某些人,克扣前线的粮草,也不再给他增兵。</p>

朝廷不仅不给粮草,不给他增兵,甚至有意消耗他手下的兵,想要他把手中的兵,全部打开。</p>

对手的坏,坏在明面上,并不可怕。</p>

自己人的恶,恶在骨子里,恶在随时背后捅刀,这才是真正的可怕。</p>

他知道,这一仗打不下去了,他的必须尽快结束战争。</p>

不然,事情爆发出来,将士们的士气必将大受影响。</p>

届时,东陵危矣。</p>

但结束战争这话,不能由他提出来,甚至他都不能表现半点,不想继续打下去的想法。</p>

结束战争这话,必须要由北庆、南越和西楚三国抽出来。</p>

于是……</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