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几位大学士,以及六部的大臣们,此时也都齐齐跪地。</p>
“臣领旨!”</p>
“还有,便是裁撤甘州,关中,晋州等地边镇边军之事,此时,众卿有何意见?”</p>
林枫淡淡的说道。</p>
这话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p>
九边那也是定下来的祖制了,是为了大奉稳妥防守的制度,在大奉边界设立边镇,由边军把守,是北部的屏障。</p>
而今,皇帝竟然要裁撤?</p>
“启奏陛下。”</p>
魏胥作为内阁大学士,同时也是兵部尚书,自然是要出来说几句的,不过,他自是和林枫通过气了,此时当然不会反对。</p>
“边镇乃大奉祖制,不过,而今鞑靼已被我大奉统治,瓦剌,而今也撑不了几时。”</p>
“大奉的西北已越发安稳,继续维持着庞大的边军,的确已是个问题!”</p>
“老臣支持裁撤!”</p>
随即,兵部两个侍郎,也站出来支持着。</p>
许多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p>
边军按理来说,乃是兵部掌管,是兵部的心头肉,也是利益所在。</p>
每年,光是给边军的军饷,军费,辎重,粮草,那都要过兵部的手,这是何等大的利益。</p>
之前的兵部,便是这般吃的满嘴流油。</p>
可没想到,魏胥掌管兵部后,竟是能令兵部也支持,这很是不简单!</p>
毕竟,忠诚和利益对比起来,很多人都会选择利益!</p>
不少官员已经心中暗骂魏胥这个只知媚上的佞臣了。</p>
但却不得不出来反对。</p>
“陛下,裁撤边军,国之大患!”</p>
“是啊陛下,纵然而今鞑靼安稳,但我大奉在当地维系统治的兵卒并不多,若是鞑靼反叛,那皆时将酿成大祸。”</p>
“没错,陛下,何况瓦剌还未平定,西北还有亦力把里,帖木儿帝国,万一出了什么事...”</p>
“西北边军,有几个边镇,加起来四十几万人,裁撤之后,朝廷当如何安置他们,也成了问题!若是再有人图谋不轨,暗中煽动,这只怕更要酿成大祸!”</p>
坦白来说,反对的大臣们,说的也都有些道理。</p>
林枫自是懂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道理,许多边军士卒,就靠着当兵吃粮,裁撤了,的确会不安稳。</p>
不过...</p>
“纪鸿。”</p>
“臣在!”</p>
林枫却是突然喊起了户部的纪鸿,这让很多大臣不明所以。</p>
“朕要你念一念,西北几个边镇,一年所花费的朝廷银两。”</p>
“臣领旨!”</p>
纪鸿显然是早有准备,当即站出来,随口便道:“大奉边镇共有九个,分别为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州、甘州、蓟州、晋州、固原。”</p>
“去年,九大边镇共有士卒八十万。”</p>
“辽东,一年的军饷为七百万两白银,甲胄约花费...”</p>
“宣府...”</p>
纪鸿便是将九大边镇的银两花费,全都说了一遍。</p>
军饷,甲胄,马豆,粮草的运输,这些全部加起来,是一个惊人的花费!</p>
“共计是一千七百万两白银,这还只是略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