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红娘子的话,李岩一愣,随即面露羞愧之色。</p>
可接着他便一咬牙,烧红着脸向朱媺娖作揖道:“公主殿下见谅,在下与闯军将士为袍泽数年,实在不忍他们犯下如此重大错误。</p>
恳请殿下准许在下劝阻此事在下以性命保证,绝不会将殿下的秘密泄露丝毫!”</p>
“李信!”一旁红娘子闻言先站起来,怒视李岩,直呼其真名。</p>
显然,红娘子被自家相公的选择气到了。</p>
另一边,郝光明看到这一幕,也算是知道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李岩了。</p>
讲实话,李岩这种性格多半会四处得罪人,如果不是很有容人之量的君主真未必容得下他。</p>
历史上,他不就是因为在大顺于一片石大败后,劝李自成不要在京城再次登基称帝,向南明弘光朝廷称臣,与南明联合抗清,才被杀的吗?</p>
想一想,李自成都攻破京城把崇祯落下皇位了,怎么可能再去向后继位的南明皇帝称臣?</p>
不过李岩为人确实是不错的,也相当有能力。</p>
于是郝光明继续给朱媺娖支招。</p>
在李岩、红娘子这对夫妻“剑拔弩张”时,朱媺娖微微一笑道:“李公子以为历史上你得知此事后未曾劝戒吗?”</p>
仅一句话就把李岩说愣了。</p>
是啊,向大明京城百官、勋贵拷饷的事不是说做就能做完的,他得知后肯定有机会劝戒李自成。</p>
可既然历史上这件事依旧发生了,就说明李自成没能听他的劝。</p>
就像此前他劝李自成同意管理京城粮食,再设法让外面运粮过来,也没被李自成接纳一样。</p>
李岩记得,以前李自成还是很能听进他意见的啊。</p>
比如说他提出的“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借行仁义,禁兵淫掠,以收人心图大事”等。</p>
甚至就连“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等民谣,都是他编出来让人传播的。</p>
李自成正是接纳了他这些建议,才得以在河南迅速壮大,就此从流寇蜕变向义军,走上了建立大顺的道路。</p>
那么李自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不进他意见的呢?</p>
似乎从其在西安建元称帝时就有这种迹象了。</p>
等到围攻京城后,就已经十分明显。</p>
待到大顺军攻破京城,李自成坐上紫禁城内那张龙椅,在他提意见时甚至露出了反感神色。</p>
想到这里,李岩瞬间明悟了什么。</p>
或许大顺的失败已成为必然,根本无法改变。</p>
于是他闭上眼,长长吐出一口气,再次向朱媺娖躬身一拜,认真道:“信多谢殿下点拨,自今日起,信心中只有殿下与大明,再无李自成与大顺。”</p>
朱媺娖听了不禁开心微笑。</p>
红娘子则拍了下手掌,道:“相公这就对了嘛,那李自成看着就不像皇帝俺就没听过有哪个开国皇帝是瞎了一只眼的。</p>
况且,在遇到相公前,闯军是什么样相公又不是不知道。”</p>
郝光明听见红娘子的话,不禁感慨,红娘子不愧是罕见的女中豪杰,虽然学识、见识不如李岩,可看人看事却跟心里有面明镜似的。</p>
神州自陈胜吴广起义,喊出那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从底层崛起的潜龙绝不止一个,可最终能成为真龙的却唯有刘邦与朱元章罢了。</p>
大多数都是如黄巢、李自成、洪秀全这等有了一定成就便膨胀、飘了、忘乎所以之辈。</p>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被称道?</p>
就是因为他当了皇帝,依旧比较能听取意见,并有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典故。</p>